2025年5月20日,在建校118周年之际,同济大学举行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行动发展大会,聚焦“工程智能引领,新域新质发展”这一主题,会上,学校围绕“工程智能”系统布局的首批五大研究院宣告成立。这五大研究院分别是:工程智能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极端环境建造研究院、自主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以及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研究院。这一举措是对《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的深入践行,亦展现了同济引领智能时代科技突破的坚定决心。
、
工程智能研究院揭牌与战略发布

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等教育深度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同济大学以“工程智能”为战略引擎,全面启动学科体系重构与育人模式革新。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作了题为《工程智能驱动学科转型发展》的主题报告,阐述了工程智能的同济方案。“同济工程学科群优势明显,人工智能学科快速崛起,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希望围绕工程智能的这五大研究院建设,为国家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产教融合新高地。”郑书记说,希望这五大研究院实现“四大创新”。一是体制机制创新,打破院系制、学科化传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组织方式,建立“1+N”多学科交叉,以及科学研究资源、人才培养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创机制。二是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揭榜挂帅、目标引领、问题驱动,深化产教融合,让学生在真刀真枪中锻炼成长。三是开拓新域新质,通过五大研究院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提出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方向,培育未来学科,突破“卡脖子”技术,创造新质生产力。四是评价体系创新,以成效、贡献、特色为准则,关注成果的原创性、实用性和经济社会价值。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政、产、学、研的重要代表,体现出高度的国家战略协同。出席嘉宾包括:上海市副市长解冬,教育部科技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东航集团董事长王志清,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翁孟勇,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同济大学原党委书记方守恩,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上海申康中心党委书记赵丹丹,杨浦区区长周海鹰,以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等重量级嘉宾。他们共同见证了五大研究院揭牌,见证了同济大学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在发布会上,工程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华先胜教授详细介绍了研究院的总体建设方案。他指出,研究院聚焦“AI4E(AI for Engineering)”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推进工程智能基础模型与智能体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在智能建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汽车与智能制造等多个工程领域实现技术落地。研究院将通过“场景引领、机制创新、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四链协同”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智能示范基地。华先胜表示,研究院将打造涵盖共性技术研发、基础理论研究、大模型算法、城市智能、智能制造等多个研究中心,推动从“0→1→N”的科技创新链条,并以开放平台支撑国家重大工程智能化转型。此外,研究院还将通过人才培养体系重构,推出百门新工科课程、培育复合型AI人才,促进工程学科的智能融合升级,最终形成“AI+工程”的双向赋能与创新闭环。

会上,同济大学工程智能研究院与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智能运维产业创新联盟进行了合作协议的签约,校企将共同推进创新研究与技术攻关、资源共享与成果转化、科创平台共建、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多维度合作,携手共筑工程智能的科创新高地。
工程智能分论坛探讨融合实践与技术前沿
在“工程智能分论坛”上,四位重量级嘉宾围绕人工智能与工程融合的关键议题作主题报告,深入探讨AI赋能工程场景的技术路径与实践成果

华先胜院长带来首场报告《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工程智能操作系统》,提出构建服务于工程场景的智能“操作系统”,主张以“数据驱动+知识引导+物理定律”的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工程智能的规模化落地,奠定未来工程智能技术体系的底层逻辑。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讲席科学家、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世鹏发表《打造低空大脑——建设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聚焦低空智能感知、空域调度等关键能力的融合创新,展望低空经济在AI引领下的发展潜力。

上海建科咨询集团总工程师周红波以《数字赋能超大城市体检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介绍了AI在城市设施状态感知、故障诊断与风险预警中的多维应用,强调“城市体检”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

上汽创新研发总院零束汽车首席技术官孟超则以《人工智能在上汽研发领域的应用与实践》为主题,展示了AI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方向的落地成果,呈现汽车产业在智能化浪潮中的重构进程。
四位报告人从科技前沿、产业转型、城市治理与智能制造等不同维度出发,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工程”的融合发展趋势与实践深度。

在工程智能分论坛的圆桌环节,同济大学工程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华先胜教授担任主持,邀请多位来自政、产、学、研领域的重要嘉宾,围绕“工程智能的挑战与机会”展开深入讨论。与会嘉宾包括: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航,杭州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阿里巴巴斑马智行首席技术官司罗,上海市数字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奚文沁,腾讯资深杰出科学家单瀛,中冶宝钢智能运维研究院技术总监雷永辉,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技术研发部总经理陈伟民,以及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教授。嘉宾们结合各自领域的技术前沿与实践经验,围绕AI基础研究与工程落地的耦合关系、跨界合作机制、产业应用瓶颈、智能体系统构建等关键议题,展开了观点交锋与趋势研判,为推动“人工智能+工程”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实践思路。
面向未来全力打造工程智能创新策源地
面向未来,同济大学将以工程智能研究院为核心平台,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工程”融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的系统联动。同济大学工程智能研究院将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上海城市发展目标,聚焦工程智能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前沿应用,打造工程智能操作系统和新质生产力高地。通过机制创新、场景牵引、产教融合,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产业四链融合的发展新生态,奋力开拓新域新质,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智能创新策源能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同济智慧”。